何以笙箫默小说 >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> 32 第 32 章

32 第 32 章

    这日散学时,段夫子布置完课业,轻捋胡须言道∶&ot;秋意正浓,天朗气清,此等秋景自不可辜负,正是登高望远旷心神的时候。&ot;

    三个小子皆以为夫子又要带他们出去游玩了。

    准料夫子转血道∶&ot;明日休沐,我去产寺同吴先牛探讨闽艺,少津你明日辰时前讨来同我一起过去。&ot;

    自打上回得了吴老道的苍松图,段夫子便与吴老道结了缘,不时令仆从抬他上山与吴老道会面成,了知己。

    裴少津微微一愣,以为自己听错了,又见夫子望向他,才作揖应道∶&ot;是,夫子。&ot;心中疑惑夫子此次为何只带他一人。

    归府途中,裴少津将疑惑同大哥说了。

    裴少淮应道∶&ot;夫子自有他的深意,你只管跟着去就是了。&ot;

    翌日一早,段夫子带着裴少津上山。入了芒山寺,只见吴老道的画室里纸屏石枕竹方床,十分简洁,独有案上铺开的宣纸、丹青砚墨有些散乱,又飘着淡淡的檀香,叫人心神舒坦。

    吴老道取出许多画作,与段夫子一同赏析,相谈甚欢。

    裴少津只在夫子身旁静静听着。

    酣畅淋漓聊完之后,吴老道注意到裴少津,笑呵呵对夫子道∶&ot;段先生,你带的这小子倒也有趣,小小年纪坐在这里静听了两三个时辰不发话,竟没有乏困。&ot;

    段夫子笑着应道∶&ot;他求知心重,你便是再说上两三个时辰,他也能听下去。&ot;

    &ot;段先生教的学生都是妙人也,能有如此心性。&ot;

    段夫子笑笑没有再回话,见时辰差不多便请辞了。

    下山的路上,段夫子才开始同裴少津说话,先是问道;&ot;少津,今日赏画,可曾学到些甚么?&ot;

    裴少津想了想,应道∶&ot;笔法用彩是手法,意境才是作画的精髓,吴先生年轻时游历各地,博览天下景观,笔下方能如此熠熠生辉。&ot;

    段夫子颔首,赞赏道∶&ot;你的悟性很好。&ot;

    裴少津主动说道∶&ot;可学生不明白夫子何意。&ot;

    &ot;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【1】。&ot;夫子吟诵了陆游的两句诗,才解释道,&ot;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,单单从书上获得学识是不够的,哪怕你日诵千卷,若是不得其意,也成不了你心中的经论。&ot;

    段夫子轻轻点了点裴少津的头,道∶&ot;书卷典故,八股制式,只是文章的手法,文章的精髓在意境&039;&039;,你想同别人说甚么,你自己首先要有真知灼见,眼下你缺的就是这个……偏偏这个是最急不得的。&ot;

    段夫子最后点明意思∶&ot;少津,你近来有些急于求成了,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&ot;

    裴少津垂头,说出了自己的心意,道∶&ot;我想跟上大哥的步子,不想落下。&ot;

    &ot;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【2】。&ot;这回,段夫子没有直接解释,只问道,&ot;少津你能想明白吗?&ot;

    青石阶上,裴少津放慢了脚步,看向夫子点点头,应道∶&ot;学生明白了。&ot;

    段夫子欣慰笑笑,道∶&ot;好孩子,你能有此毅力和悟性,做甚么都无需急的。&ot;

    自今日一游以后,裴少津写课业、做文章之时,明明已经沾了墨,笔尖都要触及纸张了,他却停了下来,将笔搭在砚台上,闭目沉思。

    写出来的句子果真多了些深意。

    :::

    又是一年秋闱时,京都之中学子挤挤。

    放榜之日,已过了午时,看榜的人几乎散尽,裴少淮从书局购书归来,恰好路过,便凑热闹上前看了一眼,看看京都城里有哪些相识的人上榜中举。

    不巧遇见了李三郎李水生,他也在看榜,想必是参加了今年的秋闱。

    裴少淮扭头便走。

    &ot;裴公子且慢。&ot;李三郎在背后喊道,急急忙忙跑过来,面露惭愧之意,支支吾吾想问又不好意思问,终是心中还有念想,开了口,&ot;许久没听到贵府三小姐的消息了,可曾有甚么事?&ot;

    巴巴望着裴少淮,眼眸中带着些忧虑。

    &ot;大庭广众之下,打听他人府上未出阁的女子,恐非君子之举,请自重。&ot;裴少淮不客气道,不与之纠葛,甩袖离去。

    &ot;是我唐突了……&ot;李三郎在后头喃喃道,脸色讪讪又羞又愧。

    …4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段夫子明白裴少淮准备提早参加院试的心思之后,提点他道∶&ot;你既已打定主意,学问也到了火候,便去搏上一搏罢,岁末督学大人归京考校生员学问,勿失良机。&ot;

    &ot;学生省得了。&ot;

    十一月,府衙张贴告示,说顺天督学大人自北直隶其他各府巡查归来,不日要在顺天府学里讲授经学、组织生员岁考,再临场考校生员学问。

    裴少淮等三人虽不在府学上课,可大宗师的讲座和岁考,却是一样要参加的,否则会被革除&ot;童生&ot;的名头。

    消息一出,顺天府辖内的众多生员,纷纷赶往府学,临时住在周边等待大宗师的到来,十分积极,只因督学大人是来年六月院试的主考官——哪个生员不想在大宗师面前讨个好印象呢?

    初五这日,裴少淮等三个小子穿上童生服,与基他童生—道在府学外列队,夹道迎接大宗师的到来。

    铜锣声起,八抬大轿之上,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,头发斑白。听闻说,这位赵督学原在翰林院任五品学士,去岁方才被任命为北直隶督学大人,文风喜好众人尚未知晓。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虽只有五品,但掌管一省之学政,关乎百姓教化,历来受人尊崇。

    今日是顺天府张府尹亲自陪同。

    等轿子过后,又见两名身强体壮的刽子手抬着一个大箱,紧随着督学大人进了府学。

    众人散去之后,裴少津好奇,低声问长兄道∶&ot;大哥,大宗师出行怎么还带着两个刽子手呀?瞧着好不吓人。&ot;

    &ot;不是他想带的。&ot;裴少淮应道,&ot;是朝廷规定要随行带着的……你猜猜那大箱子装着何物?&ot;

    &ot;何物?&ot;

    &ot;装着一套囚衣和刑具。&ot;裴少淮解释道,&ot;这是给督学大人准备的,朝廷意思是,一省之督学责任重大,若敢营私舞弊,有悖公允,一经查明,立地行刑,所以才让刽子手一直跟着,以此来警醒督学大人。&ot;

    &ot;听着真吓人。&ot;徐言成缩缩脖子,说道,&ot;我以后可不要做甚么督学大人,光想着后面跟着两个刽子手,哪里还有心思授学、考校生员。&ot;

    裴少津却道∶&ot;我到觉着好,但有公允在,天下有识之才方有机会入朝为官。&ot;

    午后,众位生员整齐坐在府学里,听大宗师授课。

    翌日,则是生员岁考。岁考题目并不难,与县试难度差不多,但凡平日里不曾懈怠读书的,皆能顺利答完。那些勉强过了府试,平日里没有好好温习功课的,便要小心了,岁考成绩分为六等,若是被评为最末一等,这&ot;童生&ot;的名头就没了,重归庶民。

    数日之后,岁考成绩揭晓,判作一等、二等者,再进府学面见督学大人、顺天府尹,由赵督学当场考校学问。裴少淮被判为一等,裴少津、徐言成则为二等,均在此列。

    夫子提醒裴少津和徐言成道∶&ot;你们两个不参加来年院试,安静听着便是,切莫为了出风头而贪言。&ot;

    &ot;是,夫子。&ot;

    考校学问这一日,赵督学所出题目为∶&ot;兵食天下之大计。&ot;问诸位生员如何理解此话。

    属军政策问。

    场下筹备已久的生员们,自然是跃跃欲试,只需得了大宗师的赏识,来年秀才之名自是手到擒来。他们多从&ot;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&ot;或是&ot;兵食充足,军心大稳&ot;、&ot;战力之源&ot;等诸多方面论述,抑扬顿挫,喝声连连。

    大宗师亦微微颔首,但并未多作点述。

    裴少淮在场下暗想道,赵督学身为翰林文官,从不务兵家之事,明明可以考校四书五经之学问,却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策问军务,想必他是知晓张府尹之喜好,特意而为之,毕竟张府尹官居三品,高了他两级。既然是有意替张府尹出的题目,答得好与坏,自然要看张府尹的评判。

    裴少淮还在沉思此事,却闻张府尹呼道∶&ot;宛平县裴少准可在?&ot;

    裴少淮忽听闻自己名字,亦是一凛,顾不得沉思,当即上前一步,垂首作揖洪声应道∶&ot;学生在。&ot;

    十一二岁的少年郎君,身子不高,身姿板正,引得众生员投目,略带疑惑之色——为何张府尹独独记得这位少年郎?

    张府尹干脆道∶∶&ot;你来答。&ot;

    &ot;是。&ot;他虽不知张府尹为何记得他,又为何独独点了他,但他知晓此乃良机不可失。

    裴少淮往前几步,居于场地正中,抬首望向两位大人,言道∶&ot;学生以为,帝王经论、圣贤谋划皆视此为先务,盖兵食足,而礼乐刑政可以同理也,自然无所争议。然兵食源于田农,田农不产则兵食不足,盖治兵需先治民,二者不可分也。又成都府天下粮仓,西北疆兵之重地,二者相距之远,粮草之损不可不计较也……&ot;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112502/42042078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